过去大半年,杰罗姆·鲍威尔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(FOMC)一直咬定牙关,坚决不降息,分析师和投资者也基本认同,觉得再忍忍也许就能看到更好的经济表现——现在数据一出,情绪直接反转。
尼尔·卡什卡里,明尼阿波利斯联储行长,原本铁杆鹰派,这次也放下强硬口气,说自己关注两类数据,一类有把握,另一类还看不清,现实摆在眼前,经济真在放缓,承认可能得动手降息了。
戴利,旧金山联储行长,2025年8月初在安克雷奇经济峰会上公开表态,风险平衡,劳动力市场已经疲软,如果再拖下去后果难料,她的话刚说完,市场反应就来了,大家都在猜9月会不会真的降息。
莉萨·库克,美联储理事,也在波士顿联储的活动上说,这次的就业报告“令人担忧”,强调这种修正往往出现在经济转折点,言下之意很明显,拐点正在逼近。
整个7月,美联储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,两名FOMC成员已经在会议上投反对票,不同地区的联储行长也开始松口,原本坚决维持4.25%至4.5%利率的阵线出现裂缝,市场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。
金融圈的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,德意志银行的吉姆·里德8月7日早上给客户的报告直接写明,市场对9月降息的预期已经涨到了95%,到年底累计预期降息60个基点,大家都在重新定价未来。
CME集团的“美联储观察”工具在8月8日显示,93.4%的市场人士押注9月降息,只有6.6%还在坚持原地踏步,数字直观,预期彻底偏向降息一边,舆论场里开始有人讨论美联储独立性会不会受到冲击。
沃顿商学院的杰里米·西格尔,8月初写专栏时语气很直接,认为美联储如果早点看到这组数据,可能会在8月就降息,甚至有可能一次降两档,他预计9月18日的FOMC会议会首次降息25个基点,年底总共降到3.58%。
西格尔的分析很有意思,他说“稳健且灵活的渐进路径”这种慢降息的节奏,既能安抚鹰派,也能回应现实压力,上半年GDP年均增长率才1.2%,失业救济人数慢慢往上爬,经济真的在慢慢降温。
高盛的扬·哈祖斯,2025年8月中旬发话,预测9月、10月、12月会连续降息,每次25个基点,甚至2026年还会再降两次,不过他也提醒,如果物价涨得太快,或者就业市场突然反弹,降息节奏就可能被打乱。
鲍威尔的处境变得微妙,新闻发布会上他依然没有松口,显得很“鹰”,但市场已经不买账,投资者和分析师都认为他再拖下去,政治风险会加码,独立性可能被质疑,现实和权力的博弈摆在明面上。
有意思的是,7月会议上的反对派并不是最早喊降息的人,克里斯托弗·沃勒和米歇尔·鲍曼早就开始“放鸽”,现在鸽派阵营越来越大,气氛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,谁也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收场。
8月初,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跟着数据波动,虽然长期利率还在涨,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到4.24%,30年期涨到4.8%,资金在观望,没人敢贸然押注,所有的筹码都盯着下一个月的就业数据。
这轮降息争议背后,其实是经济预期和政治博弈的明争暗斗,表面上是就业数据、利率点阵图,背后则是国会、行政当局、市场玩家多方角力,谁都不想做出头鸟,也都不想成为替罪羊。
西格尔在7月的专栏里特意提到,美联储的独立性其实很脆弱,完全是国会赋予的,没有宪法地位,如果经济继续下行、鲍威尔又不肯大幅降息,国会可能会趁机收紧央行权力,哪怕是总统罢免主席,都不是不可能。
2025年8月下旬,市场和官方都在等新的信号,大家把目光聚焦到本月月底的杰克逊霍尔年会,这场每年一度的央行界盛会,往往会释放货币政策风向,谁都不敢掉以轻心。
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劳动力市场的滑坡往往是经济转折的前奏,一旦失业率连续上升,美联储的反应速度成了关键,拖得越久,后果可能越严重,市场的信心也会更加脆弱。
现在,所有的赌注都压在9月,市场、分析师、媒体、普通投资者都在等一个明确答案,是不是会降息,会降多快,是不是会有意外,没人敢轻易下注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鲍威尔的每一句话都被放大,哪怕是一个停顿都会被反复咀嚼,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发剧烈波动,这种高压情绪,2025年8月的美国金融市场已经见怪不怪。
降息与否,其实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信心问题,经济数据只是导火索,背后的权利、责任和期待才是博弈的主战场,所有人都在寻找确定性,所有人又都明白,没有人能给答案。
等到杰克逊霍尔年会那天,局势或许会有新的转折,也可能会有新的悬念——美联储会不会顺势而为,还是继续硬抗市场,没人知道,只能静静等待下一个消息落地。
实盘股票杠杆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